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(2022—2024年)》发表时间:2023-02-07 15:46 《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(2022—2024年)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,壮大实体经济规模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提升产业发展质量、效益和竞争力,加快推动产业强省建设,决定实施本三年行动。 一、发展优势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趋势下,在国家构建“大循环、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,云南产业发展具有五大突出优势。 ——产业基础更加夯实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云南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服务业撑起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,工业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,绿色铝、硅光伏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,新产业、新产品、新业态不断涌现,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,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,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开工,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行,为云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。 ——要素优势更加突出。云南矿产资源、生物资源、旅游资源丰富,是享誉国内外的“有色金属王国”,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,是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。人力资源丰富,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高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以及富集的劳动力,为云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。 ——区位优势更加凸显。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,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,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步伐持续加快,推动各类要素在云南高效流动、交汇循环,将有力支撑云南加快形成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、大贸易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。 ——生态优势更加明显。云南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二,好山好水好空气造就了云南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。绿色已成为云南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和重要竞争力,世界10大水电站4个在云南,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5%,随着国家“双碳”战略深入推进,有利于充分彰显云南绿色低碳优势,助推云南促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,拓展云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空间。 ——发展环境更加优化。云南有着源远流长、兼容并蓄的厚重历史,自强不息、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,热情好客、重商厚商的人文特征,民族团结进步、社会和谐稳定。大抓作风革命、效能革命,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提升,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。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推进,国家对西部地区、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,都为云南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。 二、总体要求 (一)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,统筹产业强省与企业兴省、就业稳省,把市场主体培引作为重中之重,树牢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理念,以低碳化、集群化、数字化、高端化为方向,以重点园区为载体,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,聚焦重点产业招大引强,着力做深做精做特做优,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蓬勃发展、未来产业加快布局,努力在产业强省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,把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强省富民的根本抓手。 (二)基本原则 ——市场主导,政府服务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着力提升服务效能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推动招商引资制度化、规范化、法治化,为企业入滇投资兴业提供优质服务,提振企业发展信心,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,不断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 ——发挥优势,融入全局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,充分发挥区位优势、资源优势,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,推动成为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、“大循环、双循环”的重要支撑。 ——创新引领,人才支撑。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,加快体制机制创新,增加制度供给,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;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加快构建创新生态,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,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加强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。 ——绿色低碳,集约发展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,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,高起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提高土地、水资源等利用效率,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。 ——数字赋能,提质增效。以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为主线,推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5G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,促进产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 ——合理布局,集群发展。增强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的能力,立足各州(市)资源、区位、产业特色,调整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,依托各类产业园区、开放平台,促进要素合理配置,产业集聚集约发展,形成功能布局合理、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。 (三)总体目标 到2024年,全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,优势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,支撑产业强省建设的作用持续增强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,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,绿色铝谷、光伏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,烟草、绿色能源、文旅康养、现代物流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发展优势持续巩固,先进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、出口导向型产业等发展取得积极进展,发展基础不断夯实。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。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服务产业发展的平台功能不断 |